作为木材的一种,“黄花梨”这个名称已经被人使用了许多年。但随着历史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市场行为的规范等,“黄花梨”这个名称的含义也在相应地发生着变化,简简单单的一个名称,其实隐蔽着相对复杂的背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此名称使用上的错误,从而造成一些误解和争议。(细读本刊第一、二期也有这方面的错误。)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和解析。
尽管“黄花梨”是众多人使用并且使用的多年的名称,但直至今日它仍然是一个不规范的名称,也就是说,它只是“俗称“,并无植物学上给予的定义,因此,它属于约定俗成的一种叫法。
黄花梨的树种特指,1984年是一个分界。应该说,在此之前,黄花梨是指海南黄檀(D.hainanensis.)。但海南黄檀可以分为两种。用成熟的树木做比较,一种心材较大,深褐色,占树径4/5以上,边材黄褐色。另一种心材占树径的比例小,红褐至紫褐色,边材浅黄色。海南当地人把前者称为花梨公,后者称为花梨母,花梨公又称油梨,花梨母又称糖梨。之所以说1984年是一个分界,那是因为在1984年,华南热带植物研究所的专家对海南黄檀进行了重新分类,确定前一种树木(花梨公)仍沿用海南黄檀的称谓,而后一种树木(花梨母)新定名为降香黄檀。基于此植物学分类,红木国家标准把后者(降香黄檀)收编为红木,而海南黄檀未列为红木。从这个意义上讲,被认为红木意义上的黄花梨,应该特指降香黄檀。
“越南黄花梨”是近些年才有的一个称呼,它是相对于“海南黄花梨”而言的。在没有出现“越南黄花梨”之前,人们一般认为,“黄花梨”就是指海南黄花梨,即降香黄檀。而今出现了“越南黄花梨”,那么“黄花梨”的概念就变得不那么单纯了,往往要加上“海南”或“越南”这一产地附加词。至于“越南黄花梨”是什么时候被发现和作为家具用材开始使用的,目前还有待考证。一种说法认为它是新被发现的树种,近年才被使用。但也有人认为它早已被使用在传统家具上了,而且北京故宫珍藏的黄花梨家具,有些就是用越南黄花梨制做而成的。理由是那些家具的板材很大,可见原材的直径很大,而海南黄花梨中极难找到如此大直径的原材,只有越南黄花梨才有可能。而且其颜色和纹理也极似。有关书藉也有黄花梨产自海南、广西、北越(也称安南)的说法,因此推论,越南黄花梨早就用于家具制作了。而木材专家对此另有说法,杨家驹先生就说,“越南黄花梨”更是一种不规范的叫法,是老百姓觉得它的材质与降香黄檀很近似,姑且把它叫做“越南黄花梨”。事实上,这种树木至今没有名称,因为在国际最权威的木材志中查询不到这种树木。一个树种的命名,国际上的做法是先到英国皇家植物园查询,这是国际上认可的最权威的机构。如果无结果,也就是说,该机构尚未收录进该树种,那么它则属于新被发现的树种,才可以进行命名和发表。越南目前尚无此项专业的研究机构,越南现有树种在英国皇家植物园的备案,大多是外国人搞的,以法国人为最多。其中“越南黄花梨”未被报送,可能的原因是,该树种较少,未引起重视,或者是被遗漏。但前者的可能性较大。
无论什么原因,反正“越南黄花梨”至今在英国皇家植物园未有备案这是事实。这就象一个孩子,虽已出生,却没有报户口,所以在公安机关查不到他一样。这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也就是说,“越南黄花梨”这个名称,目前尚未被权威机构认可,尽管事实上这个树种确实存在。
在我国,目前对树种鉴定的最权威机构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研究所木材性质研究室。如果你截取一块海南黄花梨的木样进行鉴定,其鉴定结果会告诉你,这种木材属于香枝木。如果你再截取一段越南黄花梨的木样进行鉴定,其鉴定结果也同样会告诉你,它是香枝木。也就是说,它属于同一种类别的木材。这是因为材质鉴定只从木材本身的物理特性上进行分析,而不去考虑它的产地。就象查字典一样,只要条件对应上了标本中的标准,它就符合了标本类别。所以说,鉴定报告不提供木材原产地。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所谓的“越南黄花梨”,从材性上来讲,倒确实与海南黄花梨接近,难怪民间也把它称之为“黄花梨”了。杨家驹先生也说,他所见到的越南黄花梨,确实有极近似海南黄花梨的。但从总体上来看,越南黄花梨不如海南黄花梨稳定,即有的材质很好,有的材质较差。
按照红木国家标准的规定,红木家具作为商品时,商家应标明树种名称,即五属八类中的类别。那么,黄花梨的类别就是香枝木了,无论海南黄花梨还是越南黄花梨,都是香枝木。如果要写树种拉丁名,那么,海南黄花梨的树种拉丁名就是Dalbergia
由于作为商品材的黄花梨稀少名贵,因此有人以假充真,大致方法为:以相近似的木材冒充或加以染色及泡上香味伪装。
近年来,随着国家标准《红木》(GB/T18107--2000)的颁布实施,“香枝木”作为商品材的木种名称遂为红木爱好者所熟悉。然何为“香枝”,其与家具行业(包括文物收藏界)习惯上称为“黄花梨”的名贵硬木之关系如何,可能是广大消费者及收藏爱好者所不曾了解的。就此,笔者作一简要介绍。
最初,“香枝”一名出现在广州木业界,原指我国特有的降香黄檀树种之木材,为区别另一类进口木材“酸枝木”故又有“土酸枝”之名。广东家具行业中通常称其为“降香木”(药用名“降香&rdquo。
降香黄檀(Dalbergia
在成俊卿先生主编的《木材学》(1985年出版)及《中国木材志》(1992年出版)中,降香黄檀树种也以“香红木”为商品材名称。1997年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中国主要木材名称》(QB/T16734—1997)中,降香黄檀树种商品材正式定名为“香枝木”。
在家具行业,有关红木家具的第一部上海市地方标准《红木家具产品标识规定》(DB31
在《红木》国家标准起草过程中,杨家驹先生曾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因考虑到“红木”一名已成为一类商品材的统称,广东地区(如广州)又有将黄檀属显心材树种之木材分为“酸枝”与“香枝”的事实,故采纳林仰三先生的建议改“香红木”(降香黄檀)为“香枝木”(或“黄花梨&rdquo。至此,就国产香枝而言,降香黄檀树种商品材就是家具行业中的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黄花梨。
那么,是否进口的商品材“香枝木”都可称为家具用材中的“黄花梨”?黄檀属显心材树种之木材有几种又可纳入商品材“香枝木”?针对这些疑问,笔者以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就家具行业(包括旧家具收藏)而论,“黄花梨”一名主要是指旧家具收藏中的文物家具,现在除少量用旧料(如旧门窗、房梁等)改制古典家具外,木材市场上已无商品材可供(降香黄檀属国家保护植物,早已禁止砍伐)。所以,“黄花梨”一名改“香枝木”其目的是为了规范“红木”商品材名称。
四、印度产的印度黄檀(Dalbergia
五、中美洲所产的微凹黄檀(Dalbergia
最后,笔者以为用“香枝木”代替“黄花梨”一名在《红木》国家标准中出现虽不尽人意,但从长远来看此举将有利于结束“黄花梨”家具用材树种名称之混乱现象,并起着促进红木家具行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其实,按照我们的本意,我们是想把“海南黄花梨”改成“海南香树木”或直接写做“降香黄檀”,因为《红木》国标已经明确地把降香黄檀归类为“香枝木”,“黄花梨”只是一个俗称,尽管它深入人心。但我们还是应该尊重国标为好。我们也知道许多人(包括一些资深人士)对国标有微辞,但不管怎样,它目前仍然是国家标准,是唯一的具有法律意义上的权威性的标准,只要没有修正案,那么我们还是得按国标说话,还得维护它的尊严和严肃性。
促使我们想更正它的第二个原因是基于读者。前不久,江苏的一位红木企业的老总就批评我们在檀香紫檀后边加了个“(小叶紫檀)”,在卢氏黑黄檀后边加了个“(大叶紫檀)”,在香枝木后面加了个“(黄花梨)”。那位老板说,“社会上可以那么叫,但你们的书上不能这样写,国家有标准,如果连你们都不按国标讲话,就是制造混乱,就是不严肃,你们也就失去了读者心目中的权威性。我们反复研究,决定听取这位读者的意见,努力改正。但其实,改也有点难,因为有的时候,你说“黄花梨”人家听得懂,你说“香枝木”人家反倒不明白了,毕竟“国标”还未那么深入人心。
我们不大赞同齐超先生这种叫法,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一旦这种称谓形成定势,又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商家在价签上(或合同上)写明所售家具材质是黄花梨,产地海南。买家具的人将这个家具用材拿到中国林科院做材质鉴定,那么鉴定结果不会是俗称的“黄花梨”,只能是规范称谓的“香枝木”,而且一般也不会注明其木材产地,因为越南料也称“香枝木”,就目前的鉴定方法来看,林科院不会冒险来区分产地的。那样的结果,恐怕会引起一些口舌之争和费劲的解释。国标的本意在于规范市场行为,规避一些纠纷,如果你不依照国标行事,往往倒会引出一些纠纷,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
我们先要弄明白一个概念,就是珍贵的硬木品种所用的是其心材,也就是树木中心颜色较重的部分,而外面的边材是不用的,聪明的读者可能已经明白了,本文指的自身造假行为
出在边材上。没错,这是一个存在又被很多人“忽略”了的问题,而且这个不仅仅是在黄花梨上,在其它硬木材料上也时有出现,那么这么做会产生什么后果,企业又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我们先认识一下边材,边材是位于心材与树皮之间的部分,为树的实际可生长部分,相对而言心材则属于不再生长的“死木”。一般情况下边材的颜色比心材要浅得多,在制造高档硬木家具时应该舍弃。生产企业在家具上用边材是因为边材的价格低吗?不是。据北京元亨利古典硬木家具有限公司的采购人员介绍,原材是按整根料进料的,一般原材上或多或少都会带一些边材。因为在边材上企业花了与心材同样的钱,所以一些企业认为用边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为了减少损失,情有可原。可对于消费者来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既然心材与边材的颜色相差甚远,那么分辨起来一定很容易了,不然。生产者在成品时一定会做一些上色的技术处理,然后上漆或者打蜡,颜色上高度统一,一般消费者很难看出来。所以,还是建议有购置珍贵硬木家具计划的人到企业的生产基地去看一下,在注意工艺的同时重点看看成品前的用材情况。
除了在价值上的损失外,用边材做出的家具还有哪些弊病呢?首先,边材的密度没有心材大,容易腐蚀;再者,易被虫蛀。古典硬木家具又被称做“万年牢”,指的就是精湛的榫卯工艺和心材坚硬的品质。一般情况下坚硬的心材蛀虫很难摇动,而边材木质较疏又容易吸收水分,不仅难以保障榫卯结构的稳定,招致虫蛀的危险也很大。据说大量使用边材的家具在十几年中就会遭虫蛀,不用说家具升值,就是维修起来也非易事,其害处之大,不言自明。
在此,我们再介绍一种工艺,叫做包镶,就是所谓的“贴皮子”。这个工艺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普通木材制作的家具表面贴上一层珍贵的硬木材料,在其拼合处多用上色和填嵌修饰,若工艺精湛,几乎可乱真。这是一个非常好、技术要求也非常高的工艺,但是在出售家具时如果不加以说明,反而卖出高价,就不免有造假之嫌了。在此顺便一提,仅供大家参考。
红木家具市场中,花梨木家具的颜色有些杂,有的发红,有的发黄,还有浅白的,消费者在选购这些家具时,心里不免犯嘀咕:到底选择哪种好?花梨木家具的本色又是什么颜色的?带着同样的疑问,记者走访了北京市红马红木家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马新建。
“花梨木,属于紫檀属树种,它的木质比较硬,颜色大多是赤色或红紫色,纹理很清晰,色泽也比较柔和,”说着,马总拿出一块花梨木样来,“你们看,这块木材的颜色有点淡吧,因为它比较靠近木材的中心,但是越往外颜色就越深,就是赤色或红紫色,其实这才是花梨木家具的本色。”
“可是,现在市场上为什么会出现黄白色花梨木家具呢?”记者问。
“这种颜色,其实都是加工出来的,有些顾客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比如说,为了使家具的颜色和居室颜色相协调,就要求改变颜色,我们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当顾客提出这样的要求时,我们会给他们讲这么做的利与弊,尽量劝顾客们不这样做。但有些厂家会答应顾客的要求,把这些木材漂白、加工。方法很简单,一般就是把氨水和双氧水混合在一起,用棉纱沾点溶液就擦拭木材表面,等这些化学成份挥发后再上漆或打蜡什么的,这样,花梨木家具就变色了。”
马总停了一下,接着说,“其实漂白后的花梨家具不如天然的好。大量使用化学物质,一定会对原有木质造成损害。还有,我们一直说红木家具是最环保的家具,可现在你用氨水,双氧水去漂白它,它还能算环保家具了吗?”
相关链接:氨水,其分子式为NH4OH,呈碱性,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和刺激性气味,其渗透性和腐蚀性极强。它能与多种酸类生成铵盐;双氧水,又称过氧化氢,其分子式为H2O2,呈弱酸性,可作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
评论